厂商会倡政府发展工业旅游握商机

近年,工业旅游在世界各地冒起,并为当地经济带来不俗的经济效益;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厂商会)政策研究部早前发表研究报告,分析了多地发展工业旅游的策略、运作模式及潜在商业效益,并认为作为国际旅游之都和拥有深厚工业发展根基的香港,亦具备足够条件和有利时机发展这种新的旅游主题,建议特区政府制定政策和相关支持措施加以推动,为提振经济和产业持续发展开辟一道另类的「风景线」。

小众模式渐露头角
现时在德国、日本、台湾,以至中国内地等地均积极发展工业旅游,设有不同主题的工业观光点,大致可分为「观光工厂型」、「主题博物馆型」、「现代工程景观型」、「商旅综合型」和「工业遗产型」等五种模式。虽然从旅游经济的角度看,工业旅游目前仍属「小众」选项,但潜力巨大。市场分析机构Future Market Insights料2033年的全球工业旅游市场规模将达1,462亿港元,而国家的《2016-2025年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更曾提出,2025年中国境内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数目将达100个,并创造超过2,000亿人民币直接收入。

多元效益造福无穷
该研究报告认为,工业旅游能为制造型企业带来多方面利益,包括产品推广、强化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和收入来源,甚至成为那些正步向式微的企业「浴火重生」的契机。除为企业带来新商机,工业旅游亦对行业发展、本地经济以及社会带来正面的「溢外效应」,例如丰富旅游业的产品线,带动周边行业例如餐饮业、交通业等的增长,活跃地区经济和促进本地就业等。

香港具好条件发展
根据内地、台湾、日本等亚洲地区的成功经验,发展工业旅游多由政府牵头推动;至于香港,现时亦有工业旅游活动,但多由业界自发经营,故往往流于零星。报告认为,香港早已具备发展工业旅游的丰富条件:一方面,作为国际旅游之都,每年能吸引数以千万计的外来游客,新冠疫情期间更意外带动本地特色游,促使本地旅游品种、客群更为多元;另一方面,香港曾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渊源博深的工业文化构成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储备。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前香港正迎来有利工业旅游发展的最佳时机;首先,现时旅客需求和消费摸式已经转变,旅游业界须加快改革步伐,开拓新的旅游产品;再者,香港正锐意推动「新型工业化」或「再工业化」,发展工业旅游可弘扬香港工业文化,并吸引人才和年轻人投身工业。

参考外地的经验,厂商会建议特区政府从五个方面着手,为香港工业旅游的发展开启新气象:
  1. 提升政策定位,将工业旅游融入发展蓝图。建议旅游事务署将相关策略及执行措施纳入有待更新的2017年《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并将主打新型工业化重镇及创科产业的北部都会区,引入高科技工业旅游元素。
  2. 提供经济诱因。发展工业旅游涉及不菲的投资,特区政府可透过设立专项扶持计划,或扩阔「再工业化资助计划」或「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等现有计划的使用范围,为有意发展观光业务的工业企业提供资助;又或向旅游业界提供鼓励金,以增加经营工业旅游路线的诱因。
  3. 提升发展能力。委托相关机构为工业旅游项目制定指导性运作规程、评价标准及开展辅导工作,以加强行业发展的能力和确保质素;鼓励学术界增强对工业旅游的研究,并在旅游专业的课程中增加相关的内容,提升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储备。
  4. 提振市场推广。当下,特区政府正加紧「推广香港的经济新亮点、文化新视野、旅游新体验」,以争取更多旅客访港。旅游业可将工业旅游项目作为推动上述目标的切入点,并由旅发局策划专项推广活动,例如网络宣传和主题盛事等。
  5. 提倡跨界合作。工业旅游本为跨行业经济融合的产物;现时制造企业正致力推动转型升级,旅游业亦有开辟新领域的迫切需要,肩负力促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使命的政府,应牵头推动跨界通力合作,一同发展这新型旅游摸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