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会倡五大发展策略
搞活香港夜间经济

特区政府近日提出要搞活夜间经济,巩固香港复苏动力;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厂商会)政策研究部日前发表题为《借鉴外地经验「点亮」香港夜间经济》的报告(报告),指目前香港夜间商业活动的复苏步伐严重落后于本地整体消费市道,并参考内地和海外经验,总结出5大发展策略,包括建议政府制订长远发展蓝图、为夜间商户塑造有利的营商环境、拓展更多具特色及创新的夜经济项目、打造夜间地标和标志性活动,以及推出「夜间消费券计划」等,以激活本地夜间经济。

报告认为,导致近来本港夜间经济活动偏冷的因素不一而足;一来新冠疫情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市民生活模式,二来近期投资市场前景不明朗,影响消费气氛。与此同时,香港劳动力严重短缺,不少商户碍于人手不足和劳工成本飙升的压力,被迫缩短营业时间,变相令夜间的娱乐消遣选择进一步减少,削弱市民夜间外出的意欲,形成恶性循环。再加上访港旅游业复苏比预期缓慢,而本地市民又热衷北上消费,种种因素都加剧香港「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活动滑坡的压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全球各地的夜间经济均遭受新冠疫情的打击,近乎无一幸免,不过一些倚重夜间产业的城市却「早着先鞭」,及时推出应变之策,让夜经济在疫后迅速复常,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报告认为,虽然内地和海外城市拓展夜间经济的做法不一,均是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但当中有5大共通点,值得香港借鉴:

1. 立长策。大多数城市,例如英国伦敦、荷兰阿姆斯特丹、澳洲悉尼和中国上海在发展夜间经济时并非视之为权宜之计或者短效的应急方案,而是将其正式纳入城市的发展规划和产业经济的中长期策略中。报告建议香港亦应制定「香港夜间经济发展蓝图」,加强政府的引导,并针对香港服务业面临的结构性、整体性问题,例如人手短缺、服务质素、科技应用等寻求解决方案。

2. 重协调。夜间经济既属商贸政策范围,亦牵涉及城市治理和民生问题,政府除了为夜间商户塑造有利的营商环境,亦需平衡经济活动及居民生活和小区环境的考虑,因此不少城市均有专门行政机构来负责夜间活动的决策、统筹和管理事宜,并担当政府、商户和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报告建议香港可研究设立「官民共管」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快规管制度的「拆墙松绑」,以及优化配套设施等。

3. 拓内容。各地城市近年着意把文化创意、体育、观光甚至科技等新元素引入夜生活,打造新鲜体验来吸引人流,维持夜间经济的「热度」。例如,伦敦、柏林、阿姆斯特丹、巴黎等城市除深化传统酒吧文化外,还开设24小时「不打烊」博物馆,推出特色展览活动。而内地不少地方政府亦以「银弹政策」等实质性的支持来鼓励、协助商家推动夜间商业服务和经济业态多样化。报告建议香港可发动民间集思广益、鼓励各地区整合和发挥特色资源,并推行类似「小区重点项目计划」的项目,以及对开发创新的夜经济项目提供财务诱因和协助,例如可参考「绿色生活本地游鼓励计划」推出专项资助

4. 造亮点。由政府与业界共同打造城市的夜间地标和标志性活动,以作为城市的「夜品牌」,不但有助于增强夜间经济的吸睛力与知名度,还能凸显城市的特色与形象;而近年内地亦盛行筹办具持续性、综合性的旗舰型夜间活动。报告建议香港可打造标志性项目(包括十八区的夜间地标、旗舰型活动)、厘订香港「夜品牌」的发展方向,并加强在本地、内地和国际上的推广宣传。

5. 扩需求。本地鲜有由政府以「有形之手」推动夜间经济复兴的先例,政府和各界或可从海外的经验中获得灵感和启发。除了透过「供应端」的改革以盘活本地夜间经济之外,亦建议香港可善用本地成熟的电子消费券的基建和近期向访港旅客「派福利」的经验,研究由政府推出「夜间消费券计划」和支持业界派发「夜间优惠券」的可行性,藉此激发本地市民和游客的需求,直接为夜间经济注入新动能。

附件:《借鉴外地经验「点亮」香港夜间经济》报告全文